搜索
收藏
安徽金寨:“理響金寨”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時間:2025-09-25 來源:安徽學習平臺 作者:宋智強
在大別山革命老區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一場場帶著“泥土味”的理論宣講正悄然改變著基層理論傳播的模樣?!袄眄懡鹫毙v品牌正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把黨的創新理論從會議室送到田間地頭、農家院落,讓理論宣講在這片紅色熱土上真正實現從“平面傳遞”到“立體浸潤”的蛻變。
品牌筑基:“1+11+N”梯隊織密理論傳播網
“現在鄉里有了宣講團,我們想了解政策,在哪兒都能找著人!”槐樹灣鄉居民王大媽笑著說。為實現理論宣講“全域覆蓋、不留空白”,金寨縣搭建起“1+11+N”宣講梯隊,縣委理論宣講團定方向,11支行業尖兵隊專業強,N支基層“土專家”隊伍接地氣,像一張細密的網,將黨的關懷和政策養分輸送到金寨縣23個鄉鎮的每一個“末梢”。
白塔畈鎮文明實踐宣講員依托“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結合不同群體的實際需要,提供定制化“宣講服務”,深入田間地頭靈活開展庭院座談、田間交流、廣場講解等多種形式的宣講活動,將“背包式宣講”與基層治理緊密結合,用“手把手”教學與通俗易懂的講解確保群眾真正掌握實用技能,推動政策宣講和便民服務落地見效。
燕子河鎮六霍起義紀念館內“紅色講解員”正在為青少年進行講解,文明實踐宣講員通過史料與場景,將革命歷史轉化為鮮活教材。
燕子河鎮將“理響金寨”宣講品牌建設進一步延伸至課堂中,采用“紅領巾講解員”與“紅色講解員”搭檔的方式,不僅在六霍起義紀念館內開展沉浸式宣講,更把“移動課堂”融入校園日常。孩子們以清亮的嗓音傳承歷史,文明實踐宣講員以深情的講述賦能教學,使厚重的革命歷史成為生動的課程內容,有效激發青少年的愛國情懷。
特色做法:創新模式讓理論宣講“活”起來
“背包式宣講”接地氣。金寨縣推出的“背包式微宣講”模式,將政策宣講與便民服務深度融合,文明實踐宣講員攜帶宣講資料、便民工具和民情筆記,深入田間地頭、農家院落,既當好“政策快遞員”,又化身“群眾服務員”,在貼近群眾、服務群眾中檢驗宣講成效,實現政策傳播與民生改善的雙向促進。
古碑鎮文明實踐宣講隊員利用農閑和周末時間,走進農家院落和田間地頭,靈活開展“微宣講、微服務、微心愿”系列便民活動,切實服務群眾所需。
古碑鎮文明實踐宣講員利用農閑和周末時間,靈活開展“微宣講、微服務、微心愿”的“三微”服務,文明實踐宣講員在上門為村民提供便民服務的同時,可立足群眾需求,為群眾講解相關惠民政策,如備受群眾關注的醫共體政策等,使政策內容更加可知可感,增強群眾對惠民政策的理解與認同。
麻埠鎮文明實踐宣講員將宣講課堂搬到農家院落,與村民面對面講政策、聽心聲、議實事,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鐵沖鄉通過整合多方力量,組建“背包宣講隊”,開展集“走、宣、幫”于一體的宣講活動。文明實踐宣講員在走訪過程中主動與群眾交流,深入了解實際需求,并依托“發現—交辦—反饋”機制,將群眾訴求分類建檔、明確責任人與辦結時限,切實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類似的做法在麻埠鎮也得到實踐。該鎮文明實踐宣講員的背包中,一本本厚重的民情記錄本詳細記載了群眾的各類需求。面對留守老人不熟悉智能設備的問題,文明實踐宣講員開展“一對一”上門幫扶,協助辦理養老認證、醫保繳費等事務;針對農產品銷售難的情況,他們積極對接電商平臺,幫助農戶拓寬銷售渠道,真正把“民生清單”轉化為群眾的“幸福賬單”?!耙郧笆俏覀冇惺抡腋刹?,現在是干部主動找咱們,確實方便多了?!甭椴烘偩用癖硎?。
“理論+文藝”有新意。金寨縣深度開發“理論+文藝”宣講模式,將紅色故事、政策解讀融入快板、花鼓燈等地方文藝形式。
桃嶺鄉“鄉村春晚”精彩上演,文藝節目寓教于樂,讓村民在歡聲笑語中感悟政策內涵。
桃嶺鄉著力打造“桃心窩”為民服務品牌,挖掘和培養基層文藝人才,先后創排詩朗誦《團結奮進二十大》、音樂快板《話桃嶺》、歌舞《唱支山歌給黨聽》、小品《該不該收醫?!返纫幌盗匈N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文藝作品,把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理論政策內容融入節目中,變“單一宣講”為“生動展演”,讓群眾在視聽欣賞中理解政策、感受力量。
湯家匯鎮積極組建文藝宣講隊,依托鄉村振興大舞臺,通過小品、三句半、現場問答等靈活形式,向村民生動闡釋黨的創新理論?!恫识Y風波》《移風易俗倡新風》等由群眾自編自導的節目,以幽默詼諧的方式傳遞文明新風?!斑@樣的演出既好看又好懂,現在環境好了,風氣正了,日子更舒心,希望以后經常辦!”居民徐阿姨高興地說。
青年宣講“潮”起來??h委講師組創新打造“理論脫口秀”——《90后給00后講馬克思》品牌課程,采用“脫稿講+互動答+案例析”的新穎形式,每月面向青年工作者開展專題學習。課程開發“馬克思主義青春版”課件,將經典理論轉化為青年易于理解、樂于接受的“年輕語態”,有效提升理論宣講的親和力和吸引力。
金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內,《90后給00后講馬克思》“理論脫口秀”熱烈開講。青年宣講員以輕松生動的語言,為現場觀眾帶來沉浸式互動學習體驗。
“如何以斗爭精神破解成長難題”“京劇唱腔如何體現家國情懷?”在金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里,縣委宣講團青年宣講員時金程、羅琛,以輕松幽默的語言和豐富生動的事例,帶領現場青年學習革命歷史、解讀文化自信,從歷史縱深到當代實踐,將“老故事”講出“新味道”?!霸瓉砝碚撔v可以這么有趣!”活動現場,不少青年聽眾發出這樣的感慨。通過脫口秀、互動問答等年輕化、趣味化的表達,理論宣講不再是“枯燥說教”,而成為有溫度、有深度、接地氣的思想交流。
打造融媒體傳播新生態:從“平面”到“立體”
在金寨,理論宣講早已不是“一人講、眾人聽”的舊模樣。如今,通過深度開發“云”宣講模式,一場場生動鮮活的沉浸式理論傳播正在城鄉間綻放光彩。
湯家匯鎮的十萬劇場內,年輕人積極參與沉浸式角色體驗,重溫革命歷史,堅定理想信念。
“原來歷史可以這樣‘親身體驗’。”金寨縣創新推出“理論劇本殺+宣講”模式。在湯家匯鎮的十萬劇場內,年輕人正通過角色扮演重溫革命歷史,在沉浸式體驗中感悟信仰力量。
同時,金寨縣深挖本土紅色資源,充分發揮電教遠教資源優勢,打造多元化的“云端黨課”。拍攝《紅歌嘹亮頌英雄》《立夏烽火》等紅色微黨課,精心制作《余靜:扎根山村兌現脫貧鏗鏘承諾》等黨員教育電視片,讓黨的創新理論通過云端飛入千家萬戶?!霸谑謾C上刷到老家拍的視頻,講村里的新變化、新政策,咱們在外工作的人看著親切,心里也開心。”一位常年在重慶工作的金寨人王先生表示。
如今的金寨,理論宣講早已不是“臺上講、臺下聽”的“獨角戲”,而是干群互動、你問我答的“大合唱”。越來越多的群眾從“被動聽”變成“主動學”,不少年輕人也積極參與其中?!袄眄懡鹫痹缫殉揭粋€簡單的品牌概念,成為干群間的“連心橋”——它藏在宣講員背包里的政策手冊里,融在村民口口相傳的“順口溜”中,映在孩子們聽故事時發亮的眼睛里,更寫在每一個為美好生活奮斗的人的笑容里。
責任編輯:馬 靜
執行編輯:吳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