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讓理論宣講在年輕人中擴圈破圈
時間:2025-09-25 來源:《半月談》 作者:王人駿 蔡耀中
有人說,伴隨互聯網成長起來的“Z世代”習慣在現實世界中“隱身”,是邊界感強、疏離感強的一代。而在浙江,目前已形成1000多支新時代青年理論宣講團,登記在冊的青年宣講員超5萬人。在一些人看來枯燥、晦澀的理論宣講,成為千千萬萬青年表達自我并回應社會關切的主陣地,也成為年輕人之間的鏈接點——青年既是講的主力,也是聽的主體。
海選人數達2000多人;集訓過程全程記錄,真實呈現“練習生”的成長過程;層層晉級,最后20人“成團出道”……如此備受年輕人關注、參與“選手”來自五湖四海的“節目”,并非是某檔偶像綜藝,而是在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舉辦的“00后talker”理論宣講訓練營。
這項受到浙江年輕人追捧的品牌活動,已連續舉辦5年。2019年,衢州龍游30多名“80后”“90后”組建了一支宣講隊伍——“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團。他們把黨的創新理論帶到基層,用年輕人的表達方式講給群眾聽,很快吸引了一大批粉絲。
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對“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團作出重要批示。5年來,青年理論宣講愈發呈現燎原之勢。截至目前,浙江登記在冊的超5萬名青年宣講員,每年開展各種形式宣講超20000場次。
理論宣講何以年輕態?關鍵在于讓青年人自己搭臺自己講。無論是在鄉村文化禮堂、企業公共空間,還是在城市廣場、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只要有一顆愿與理論“觸電”的心,年輕人就不會缺少展示才華的講臺。
相信青年、依靠青年、支持青年,是浙江開展青年理論宣講工作的價值觀,也是方法論。在小劇場以輕松幽默的方式講述時代變遷、社會發展;在“越洋直播間”為海外華人講述中國故事;在大樟樹下邀請村民“下單點菜”,群眾關心什么就講什么……來自不同地區、各行各業的年輕人既是粉絲又當講師,“人人爭當宣講員、處處都可做宣講”蔚然成風。
不妨大膽把麥克風交給青年,把理論的闡釋權、表達權交給青年,讓宣講講出年輕人喜愛的樣子。毋庸諱言,過去一些理論宣講活動缺乏吸引力,需要發通知、分配名額才不顯得場面冷清。針對此,浙江探索開放麥宣講,青年宣講員用松弛的表達、有煙火氣的內容,不僅給足聽眾情緒價值,而且讓聽眾入耳入心。我們觀察到,不少開放麥宣講場場爆滿、一票難求。此外,情境式宣講、快閃式宣講、集市宣講等多種創新模式,也讓越來越多的青年意識到,學理論、講理論有樂趣,更有收獲。
任何一種理論都是從實踐土壤里生長出來的,深刻的理論創新更源自生動的實踐創新,可以回應和解答社會現實問題。從2023年起,浙江推廣蹲點式宣講,青年宣講員沿著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走過的足跡,扎根基層一線開展調研,邊調研邊宣講,無調研不宣講。循跡溯源調研,讓拿話筒的人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能知其所以必然。
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這一點在青年身上體現得更為突出。宣講可以“+文旅”“+產業”“+治理”等等,雙向賦能讓宣講更有力量。比如,溫州市文成縣的“小火柴”宣講團開展助農直播宣講,也能讓農產品搭“網”出山。
推動主流價值直抵青年,破圈先要入群。如今的年輕人呈現出“圈層化社交”的趨勢。當年輕人參與理論宣講成為一種新風尚,“8090”和“00后”新時代理論宣講團就可能發展成一個擁有巨大影響力的青年“社群IP”。
社群建設不是簡單地“拉起一個群”,而要首先“找到一個點”。這個點,既是符合這屆年輕人成長規律的鏈接點,也是撬動年輕人思想閥門的支點。目前,浙江形成“部門協調+群團組織+網絡推廣+社群聯動”的組織動員體系,通過宣講組織的小型化、特色化設置,構筑起縱向貫通省市縣、橫向覆蓋各領域的青年宣講工作網絡。
當前,浙江在高校開展“大學生講總書記故事”系列宣講活動,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解讀當下大學生關心關注的事情,引領話題導向。不少“00后”大學生在參與活動后,主動申請加入“00后talker”宣講團或所在高校宣講團。社群化的組織形式,讓理論宣講對于青年人而言,不再是一項學習任務,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社交活動。
將各地理論宣講的“零散推進”轉向“系統發力”,關鍵在于頂層設計層面的機制創新,要讓青年理論宣講有方向、有支撐、有后勁。比如,建立理論研究傳播一體推進機制,讓宣講員參與浙江“第一視點”記者團學習調研,同時吸納“溯源研究”課題組成員、“浙江宣傳”優秀作者等加入宣講團。又如,制定多元化激勵保障辦法,浙江省委專門印發文件,提出50余條具有突破性、引領性的工作舉措,打破體制編制身份等限制,為各領域宣講員提供干部培養、評優評先等專項保障……
當然,在探索年輕人喜歡的宣講方式時,還要破除“年輕人講錯了怎么辦、講不好怎么辦”的思想顧慮。開放麥會不會讓理論宣講走樣?用短視頻解讀理論會不會活潑有余、嚴謹不足?消除這些擔心,不妨先搞幾次看看效果,讓年輕人自己在實踐中摸索門道。在此過程中,既要把控好正確的價值取向,又要給予青年宣講者充分的鼓勵、尊重和支持。
身處波瀾壯闊的新時代,各地區各領域的火熱實踐為青年宣講提供了最鮮活的案例和素材。到田間地頭去,到社區村落去,到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去,跟著群眾學講話,跟著行家學方法,把理論語言轉化成接地氣的家常話、實在話,讓理論順著煙火氣、泥土香,“飛入尋常百姓家”。
無疑,浙江青年理論宣講的成功實踐給其他地方提供了有益借鑒和啟示。實踐證明,理論與青年密不可分,“青年講給青年、青年影響青年”的理論傳播新路徑是可持續的。把準了脈搏,找對了方法,青年就會追著理論轉、圍著理論學、照著理論干。新時代新征程,鼓勵、引導一代代青年在“學、講、干、信”的創新實踐中茁壯成長,廣大青年群體必將成為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一股股“后浪”必將匯聚成推動社會發展的澎湃“熱浪”。
責任編輯:李明娥
執行編輯:高俊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