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讀懂長三角“白菜心”的生長密碼
時間:2025-09-02 來源:安徽時評 作者:張緒梅 胥家曦
長江之畔,鋼城蝶變。
從濃煙滾滾到生機盎然,從鋼花四濺到新花怒放,從毗鄰接軌到深度融合……馬鞍山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錨定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新發展定位,走出一條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
馬鞍山的嬗變,不僅書寫著傳統工業城市的“重生”故事,更蘊藏著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深層邏輯。
從長三角“白菜心”的生長歷程中,我們能讀懂什么?
一
透過歷史的維度看,能讀懂“白菜心”生長的“轉型密碼”。
曾經,馬鞍山因鋼而興,拿下第一只火車輪箍、第一套高速線材、第一根H型鋼、中國鋼鐵第一股等多項第一,贏得“江南一枝花”的美譽。但“一鋼獨大”的不合理產業結構,讓鋼城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成為當地百姓的一大遺憾。
從“十里鋼城”到“智造名城”,馬鞍山何以實現跨越?
是理念之變激活了“先天優勢”。
轉型,首要是打破“唯鋼是舉”的思維定式。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馬鞍山將長江生態修復擺在壓倒性位置,從“鐵腕治江”到漁民退捕,從跨區域保護江豚到設立全國首個“長江保護日”……“九山環一湖、翠螺出大江”秀麗風貌重現。理念之變,讓馬鞍山跳出路徑依賴,為高質量發展按下“快進鍵”。
是創新之力驅動了“換道超車”。
當“老技術”撐不起新發展,馬鞍山以創新賦能破局。從“馳騁天下”的馬鋼輪軸到“骨脈八方”的優質型鋼、高端特鋼、精品薄板,再到響當當的“中國跑鞋”——復興號高速車輪……可以看到,只有推進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新興產業“獨木變森林”、未來產業“小樹變大樹”,才能實現從“制造”到“智造”的質變。
從“臟亂差”到“美如畫”,從“傳統制造”到“創新引領”,馬鞍山的轉型實踐證明:傳統工業城市的破局,關鍵在于以生態為基、以創新為要,這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
二
透過區域的維度看,能讀懂“白菜心”生長的“融合密碼”。
馬鞍山居中靠東、擁江近海,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部地區崛起等國家戰略在此疊加。2024年,全市共簽約長三角地區項目224個、總投資650.57億元。
“長三角幾何中心”的區位優勢如何轉化為發展勝勢?融合發展的活力何以在這里迸發涌動?
是交通互聯打通了“融合血脈”。
“要想富,先修路”,在區域一體化發展中同樣適用。巢馬城際鐵路施工正酣,寧馬城際鐵路全線軌通,寧馬高速“四改八”工程竣工,省際公交即將開通……從“隔江相望”到“跨江相擁”,交通硬聯通讓馬鞍山與南京、合肥等都市圈城市形成“1小時通勤圈”,為要素流動掃清了障礙。
是產業協同鍛造了“融合筋骨”。
抓產業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編寫寧馬產業合作研究報告,繪制南京“4266”產業體系對接圖,聚焦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等開展精準合作……馬鞍山以產業之“進”支撐融合之“穩”。
是民生共享提升了“融合溫度”。
融合的深度,最終要靠民生溫度來檢驗。從寧馬224項高頻事項“跨省通辦”到“南京市第一醫院核醫學科分中心”落戶,從寧馬教研同城化到旅居康養項目簽約……民生服務“軟接軌”讓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
馬鞍山的融合實踐表明:融合不是“依附”,而是“共贏”;不是簡單的“物理拼接”,而是深度的“化學反應”,唯有找準定位、主動融入,才能在區域協同中實現“借船出?!薄敖枇Φ歉摺?。
三
透過文化的維度看,能讀懂“白菜心”生長的“精神密碼”。
有人說,馬鞍山“建市史短”,1956年建市至今不過六十余載,但循著長江文化脈絡,這座城市的歷史又很長——近40萬年前的和縣猿人、距今約5800年—5300年的凌家灘遺址、李白筆下的“天門中斷楚江開”……
文化如何為這座城市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是文脈傳承守住了“城市靈魂”。
城市的競爭力,既看經濟發展“硬實力”,也看文化“軟實力”。馬鞍山沒有讓歷史文化“沉睡”,而是用心守護:凌家灘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性修繕太白樓、朱然墓等重點文物……這些文化符號不僅是歷史記憶,更是凝聚力量的“精神紐帶”,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深厚文化支撐。
是創新表達激活了“文化價值”。
讓文化“活起來”,才能更好傳承下去。馬鞍山用數字技術讓李白等歷史人物“隔空對話”,每年舉辦李白詩歌節延續千年詩意,打造凌家灘精品研學等文旅融合產品……通過新技術、新媒介、新語態,讓傳統文化從典籍走向生活、從遺址變為IP,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從“歷史積淀”到“當代轉化”,從“文化保護”到“價值釋放”,馬鞍山的實踐表明:文化是城市的根與魂,唯有讓歷史文脈與時代精神同頻共振,才能為城市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馬鞍山的轉型發展之路,既是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也為資源型城市破解路徑依賴、重塑競爭優勢提供了鮮活樣本。
歷史的畫卷,總是在砥礪前行中鋪展;時代的華章,總是在奮斗逐夢中書寫。
長江奔涌向前,馬鞍山奮發向上!
責任編輯:李明娥
執行編輯:高俊翔